目前国际货币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超级货币美元,处于全球货币的顶端,美联储也处在各国央行之上,只要美联储实施货币政策,不管是加息、降息、量化宽松、缩表等等,全球央行都快速做出相应的政策来应付,以避免本国汇率遭到伤害。截止目前,比较有影响的货币有: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等等,但都不足以威胁到美元霸权的地位。
由于全球贸易结算数据很多官方网站选择不公布,这边只能截取部分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看美元霸权地位。
据SWIFT公开数据,2019年6月份,在国际支付市场中各国货币所占份额。其中,美元以40.1%比例,继续位居全球第一,是全球支付体系中最重要的货币。
欧元也保持相对稳定,所占份额为33.74%,全球第二名。英国的英镑所占份额为6.63%;日元在国际支付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为3.73%;中国的人民币,占比约为1.99%,全球第五名。
根据IMF发布的信息,截止到2019年第一季度底,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例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高达61.82%——要比国际支付市场的40.1%占比,高很多。对大部分国家来说,美元依旧是“保持的优质资产”,仅次于黄金的地位。
欧元排名第二,在外储中占比为20.24%——要比国际支付市场中份额低不少。中国的人民币,在全球各国外储中也是第五名,占比约为1.95%——低于日元、英镑,但高于加元、澳元等。
美元成为超级货币的关键点
美元霸权的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中心的转折点,当时布雷顿森里体系谈判时,英国派出谈判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也无能为力,当时由于二战的缘由,英国欠下巨额债务,美国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加之英国的黄金储备已消耗差不多,大多已经运往美国,自此英镑的地位下滑,美元乘虚而入,夺得美元霸权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它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增加了其它国家对美元的信任度,只要美元能够按固定比例换黄金,这就有了保障,于是各国愿意用美元来结算。
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推上国际货币的中心,从此美元霸权的确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原因:1965年,美国开始大量介入越南战争。由于战争需要,美国不得不大量超发美元,引起外国的疑虑。法国首先发难,倾其所有美元(大约二十二亿)抢兑黄金,1800吨黄金就这样被戴高乐总统高高兴兴地搬回法国,英国接着跟进,美国慌了,随后尼克松总统把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
美元霸权的维持---美元石油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奔溃是在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金本位的结束,届时美元基本已经确立了全球的主要的外汇储备。
接下来的就进入了美元---原油时代;基辛格曾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非常明确的表示出原油的重要性。
原油大多数都是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目前全球两大原油交易中心(伦敦的布伦特原油现货,纽约的WTI原油现货)的单位都是:美元/桶),原油作为大宗商品,是全球最活跃的贸易品种,全年的交易额大概在10402.5亿美元---10950亿美元之间(2019年全球GDP大概在86.6万亿美元),巨大的贸易额,使得美元非常活跃,促进美元在市场上的流动。原油贸易结算是目前美元霸权的核心点,美国是绝对不可能放弃的,之前伊拉克的萨达姆就是最好的例子,当时萨达姆想要用欧元来结算原油贸易,最后的结果这边就不多说了,当然美元霸权也离开美国的军事与科技力量。
原油贸易用美元结算,换种说法就是原油与美元建立了一定的联系,与金本位制有相似点但又有点区别,可以说美元与原油是弱挂钩关系,这是美元霸权一直维持的主要原因。由于原油是工业的血液,美国经常利用美元原油之间的关系进行布局,打击敌对国,具体的点可参考
依旧年少:石油棋局弊端
美元站在全球货币顶端,如果美国内部发生经济危机会快速影响全球,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让全球一起为美国的经济危机买单,这是不公平的,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把各个国家比作河流,那么美国就是所有河流的源头,后面紧跟着是各个国家的支流,美联储就是河流源头的水坝,如果美联储放开闸门,水会流向各个支流。让全球一起承担通货膨胀。
美联储是全球各国央行的中心,各国央行都需要围绕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不然国内货币容易出现问题,比如2018年,由于美国经济复苏明显,美联储连续的加息,但由于其它国家经济复苏不明显,加不加息很难在其中做出抉择,比如你不加息,国内货币汇率可能会一泻千里,比如2018年8月份的土耳其的里拉突然闪崩(如下图),阿根廷比索、南非兰特等货币也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你选择加息,国内经济会进一步的被抑制。

益端
美元霸权的地位利于全球经济贸易这一点毋庸置疑。如果各国之间没有统一信任的货币,各国之间的贸易不会那么顺畅,有两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否则贸易很难进行:
第一:货物贸易过程中,用哪一国的货币来结算?
第二: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换算怎么计算?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中心,刚好能够解决上方两个问题,促进全球经济贸易。
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超多强的格局慢慢演变成多强的格局,互相牵制,增强全球的经济的稳定性,不因某国出现的问题而全球买单。
在岸人民币汇率是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参考价格。
离岸人民币市场,是指中国大陆之外,可经营人民币度存、放款业务的市场。目前最活跃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其他如新加坡、伦敦、台湾也在积极争取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角知色。其在国外所形成的人民币汇率即为离岸人民币汇率。
简单的说在岸人民币汇率是国内换汇的汇率,离岸人民币汇率是国外换汇的汇率。由于在岸人民币汇率一般一天只有一个价,而离岸人民币汇率是实时,剔除掉摩擦成本,偶尔有时会出现套利的机会。
离岸人民币(CNH)和在岸人民币(CNY)的区别:
1、两者市场发展时间规模管制区别。
在岸人民币(CNY)市场发展时间长、规模大,但受到管制较多,央行是外汇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意味着在岸人民币汇率受央行的政策影响较大。
离岸人民币(CNH)市场发展时间短、规模较小,但却受限较少,受国际因素,特别是海外经济金融局势的影响较多,更充分地反映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供给与需求。
2、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对超预期的经济数据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反应更为强烈。当经济数据超预期、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较大时,汇率会第一时间反映市场对经济预期的调整,总而言之,离岸人民币汇率更具有时效性。
而在岸市场人民币实施的强制结汇制度,以及央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扮演的特殊角色,决定了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是一个受管控的汇率,对这些冲击就不那么敏感。
3、流动性不同:离岸和在岸两地流动性差异会影响人民币汇率差价。虽然同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价差。
当市场都急着抢购人民币而抛售外币时,离岸人民币市场中的人民币流动性恶化,人民币供不应求,离岸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即CNH比CNY表现出更强的升值压力,价差上升。
当市场争相抛售人民币买外币时,离岸人民币市场中的人民币流动性过度充盈,人民币供过于求,离岸人民币贬值压力大,即CNH比CNY表现出更强的贬值压力,价差下降。
离岸人民币市场存在的背景
人民币离岸市场提供离岸金融业务:交易双方均为非居民的业务称为离岸金融业务。在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之前,流出境外的人民币有一个交易的市场,这样才能够促进、保证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发展。
当前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在资本项下、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开展的,通过贸易流到境外的人民币不能够进入到国内的资本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人民币贸易结算,就需要解决流出境外的人民币的流通和交易问题,使拥有人民币的企业可以融出人民币,需要人民币的企业可以融入人民币,持有人民币的企业可以获得相应收益,这就需要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使流到境外的人民币可以在境外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上进行交易。使持有人民币的境外企业可以在这个市场上融通资金、进行交易、获得收益。简单的说就是之前国内资本市场并没有完全的放开,国外的人民币需要借助离岸市场来进行交易,满足各自所需。
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历程
2004年2月,香港银行开始试办个人人民币业务,包括存款、汇款、兑换及信用卡业务。每人每天不超过等值2万元人民币的兑换。截至2010年5月底,香港银行体系人民币存款847亿元,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认可机构76家。
2010年7月,在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主导下签署的《清算协议》是香港境外人民币市场的一大突破。政策制定者也充分认识到现阶段境外人民币市场这一池中的养分只能来源于境内,因而迅速启动了人民币的回流机制,使境外的水能够接通境内的收益,进而可使境外发展规模更大、更多的产品。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将境外人民币存量投资于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及盼望已久即将出台的小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2002年实施QFII制度,2019年9月10日,国内取消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逐步放开了国内金融市场)都会迅速带动较存款产品更高收益的保险产品和基金产品的发展。
2017年5月16日,央行及香港金管局联合发文批准“债券通”的实施 “债券通”的开通为离岸人民币新增投资渠道,一方面有助于完善离岸人民币的流入-流出循环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海外人民币资产的需求。
在岸人民币汇率改革历程
1.1994年汇率并轨就确立了现行人民币汇率安排
1994年,中国外汇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即汇率并轨。1994年以前是双重汇率制度:一个官方汇率,一个外汇调剂市场的汇率。所谓官方汇率就是由官方制定公布的汇率,外汇调剂市场汇率是在外汇调剂市场上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价格。在汇率并轨前,官方汇率是5.8,外汇调剂市场汇率是8.7。1994年1月1号并轨以后,5.8的汇率直接取消,都使用8.7这个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从那时开始,中国就奠定了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框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2005年“7.12”汇改
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创立中间价形成机制,我国由此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改大幕徐徐拉开。
3.2015年“8.11”汇改
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宣布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8.11”汇改,使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更能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力量变化,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提高了中间价报价的合理性。
4.关于逆周期调节因子
2017年5月下旬,人民银行宣布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把“收盘价+一篮子”的中间价定价机制,转变为“收盘价+一篮子+逆周期调节因子”的定价机制。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增加逆周期因子,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
逆周期因子公式:
逆周期因子=市场供求因素/逆周期系数=(上日收盘价-上日中间价-一篮子货币日间汇率变化*调整系数)/逆周期系数
在岸人民币与离岸人民币之间的联系
第一,贸易项目。基本上中国的对外贸易,包括货品和服务,都可以选择以人民币结算和自由跨境流进流出。由于流出比流入的多,这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形成提供所需头寸和流动性。
第二,直接投资。在资本账户下,外商直接投资内地是有管制和需要审批的。过去外商在汇入美元或其他外币需要得到外汇局批准后,才可结汇,换取人民币去支付各种费用。同样地,内地企业要到海外直接投资,亦只能以外汇作为支付手段。自2014年1月开始,中国央行公布了新的办法,内地企业可以将人民币从境内汇出,作为海外直接投资之用。至于外商欲要以人民币直接投资内地,则需个案审批。
第三,金融市场。内地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连接是国家资本账户管制逐步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需要小心从事、循序渐进。国际金融市场存在很多不平衡和不稳定因素,某地的金融危机很容易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被放大和传导到全球各地,资金大进大出,对全球的金融稳定都可能构成威胁。但资本账户要开放,便不可能同国际金融市场完全隔离。流到离岸市场的人民币资金不可能全部以贸易或直接投资回流到内地,而主要保值和增值的市场都还是在内地。所以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逐步和有序地建立在岸和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联系是必要的。
人民币离岸市场对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意义:
第一,主要的国际货币必须24小时交易。我们睡觉的时候,在伦敦、纽约的时区,必须要有离岸市场正在交易,让当地的投资者和用人民币做贸易结算的企业有交易人民币的平台。
第二,主要的国际货币一定会有大量的第三方交易。第三方交易就是参与交易的两个对手跟中国都没有关系。这是和中国以外的两个国家、两个企业或者两个人之间的人民币交易。美元的第三方交易至少占一半以上(更可能为2/3)。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希望十几、几十年以后人民币有美元那样的地位,那么第三方交易要有相当大的比重。目前交易最为活跃的依旧是石油,全球每日的石油供应量为1亿桶(2020年4月OPEC会议决定2020年5月1日后减产2000万桶/日,减产后全球石油供应量为8000万桶),按4月16日每桶石油价格计算: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28.5美元/桶,美原油期货价格30美元/桶。则全球原油每日交易额大概在28.5亿美元---30亿美元之间,全年的交易额大概在10402.5亿美元---10950亿美元之间。
第三,大量非居民要求在发行国的境外持有该国货币或者该国的货币资产。比如70%的非美国居民所持有的美元投资在美国境外的离岸市场,因为他们担心资产会被在境内市场中冻结。
第四,在为全球交易提供流动性方面,离岸市场可以通过乘数效应创造流动性,并较少对境内货币政策的冲击。现在离岸市场的美元,以及今后离岸市场的人民币都会有一个乘数效应。在境外创造新的流动性。
离岸人民币汇率与在岸人民币汇率未来并轨分析
当下主流的发达国家没有一个像中国一样,一种货币存在两个汇率(离岸与在岸),未来人民币要走国际化,这两个汇率并轨是必然的,目前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国内已经在做准备:
1.在岸人民币汇改。汇改的主要的目标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让市场的供需来决定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2.国外人民币回流机制的改善。通过QFII、RQFII、债券通,港股通等方式改善国外人民币的回流通道;
3.国内投资者对外投资限制逐步的放开。
离岸人民币汇率与在岸人民币汇率的并轨的前提是国内资本市场的放开,单从这一点来看,存在一定的风险,国内资本市场的放开,容易冲击国内的工业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目前国内市场在逐步的放开,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内资本市场有能力抵御国外资本的冲击。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加快了“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
截至2020年4月份,总共有144个国家或地区加入“一带一路”合作中,其中包含俄罗斯、新加坡、意大利、希腊等主流国家。
“一带一路”提出的目的
1.解决国内能源危机,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由于篇幅问题,这边不深入拓展。
2.促进国内去产能,主要在钢材行业,由于篇幅问题,这边不深入拓展,具体的可以参考
依旧年少:简析钢铁行业现状3.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带一路”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合作发展,打破由于交通问题所导致的独立隔离发展,促进各国经济良性发展,那么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经济贸易将以什么货币结算?美元or人民币?“一带一路”是由中国所主导,中国当然想要通过人民币来结算,通过以人民币结算,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一带一路”的建设也伴随着亚投行的出现。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北京,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截至2019年7月13日,亚投行有100个成员国。
简单的说亚投行是辅助“一带一路”的建设,虽说这个亚投行什么货币都可以兑换,但终究还是以人民币为主导,进一步的促进人民币的流通,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日凌晨1点,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人民币纳入SDR可以解读为IMF对人民币作为自由可使用货币的官方背书,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日益凸显的重要性得到了国际认可,人民币纳入SDR,将人民币国际化推上另一个台阶。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最早发行于1969年,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目前其价值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IMF每5年评估一次)。

自人民币加入SDR后,人民币在已确认外储中的占比快速上升,截止目前已经超过2%,有进一步往上升的趋势,如下图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2020年三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由二季度的2330.9亿美元升至2445.2亿美元,实现连续七个季度的增长。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也升至2.13%。
人民币原油期货上市
中国原油期货已经筹备多年,于在2018年3月26日正式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国内原油期货上市具有重要意义,一来推动国内期货国际化,原油期货上市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二来争夺在亚洲地区的原油定价权;三来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总而言之,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

国内原油期货报价单位:元/桶。
现在全球原油期货比较有名是Brent与WTI。Brent以北大西洋北海布伦特和尼尼安油田的轻质低硫原油为标的,具有欧洲原油的定价权;WTI以以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低硫原油(Texas Light Sweet)为标的,具有美洲原油的定价权。Brent与WTI均以美元/桶作为计价单位
目前原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中东,截止2019年,全球已探明的原油储量前五的国家都在中东,如下表:

而全球最大原油消耗国是中国,2019年,中国每天的原油消耗量为1400万桶,相当于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日本和韩国的总需求。到目前为止,中国是OPEC+原油出口的最大市场,2019年波斯湾所有船运中有近四分之一运往中国。
目前亚洲地区急需一个定价中心,中东虽有迪拜原油期货,但其原油定价权并不高,从而导致了中东原油标价非常混乱,国内原油期货上市,其主要的一个目的是争取亚洲原油定价权,与WTI,布伦特形成全球三大原油定价机制。如果国内原油期货能够成为亚洲原油市场的定价中心,将出现美元原油体系与人民币原油体系并存的现状,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美元能够稳定其霸权地位,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元原油体系,具体的在前面有分析过。那么人民币要走上国际化,必然需要一个弱挂钩的商品来支撑,一来可以用来增加人民币的流动性;二来增加人民币的信用。目前笔者认为能够符合的有三种:黄金、原油、美元。如果以美元作为弱挂钩的商品,则有两个非常大的问题,其一:其底层的设计原理依旧没有摆脱美元霸权的地位,依旧需要依靠美元的信用来支撑。其二:容易受到美元及美国的控制。
1.每年需要巨大的贸易逆差
由于全球每年经济处于正增长(近几年维持在2%-3%),作为国际货币,每年都需要往外提过一定的流动性,以维持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货币需求。

国际货币基本上以贸易逆差的形式往国外输出,如果每年不能够保证这一点,就难以为维持国际货币中心的身份。近六年,美国年均贸易逆差为5581亿美元。

2.巨大的国债市场
截止至2019年年底,美国国债市场规模23万亿美元。2019年GDP为21.4万亿,国债负担率为107.48%。

巨大的国债市场面临着利息支出,由于美元作为优质的资产,在利率上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缓解利息支出,且美国国债收益率与国债负担率成反比。
大部分国家国债负担率相对较低,经济增长承担不起高额的利息,以规避风险(但这边比较特殊的是日本,日本国债负担率超过160%,主要的原因是安倍政府上任后,一直实行的超宽松的财政政策(比如:受疫情影响,给每位公民发放10万日元)与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负利率政策))。
未来,全球货币格局将发生改变,由现在的一超多强演变成多强的格局。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但依旧还有较长的路需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