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海天酱油的“双标门”,以及自媒体平台上形形色色的“高科技狠活”,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安全的严重焦虑。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添加剂管理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下称《公告》),其中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立了更明确的规矩: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并且还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向消费者承诺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公示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
要强调的是,这次《公告》规范的对象不是食品加工企业,而是“餐饮服务提供者”,也就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点心铺子、餐馆饭店。而这些场所恰恰是食品添加剂的监管的短板所在。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不能一竿子打翻所有的食品添加剂,但是,谈论食品添加剂“安全”的前提是,在法定剂量、法定用途之下的使用。而一些餐馆酒店使用添加剂,很多时候并没严格的剂量限制,往往是厨师一把“添香剂”一把“保水剂”就撒到了食材里,至于放多放少,全凭经验,甚至很多厨师都没意识到这些食品添加剂和花椒、大料的区别。
这种粗放式的使用,早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隐患。一些自媒体揭露出的“海克斯科技”,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也的确反映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乱象。那些经过严格科学检验的合法添加剂,在被餐饮企业的后厨超剂量、超范围、无记录地使用后,就很难说是安全、合法的了。
这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添加剂管理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就是剑指食品添加剂监管的短板,特别是强调了公开性原则。
首先,《公告》明确,餐饮服务提供者使用国标(GB 2760)有最大使用量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应采用称量等方式定量使用,而使用国标(GB 2760)以外的食品添加剂的,应记录食品名称、食品数量、加工时间等信息,今后不能再“一把抓”、随心所欲地用添加剂了。
其次,《公告》提出,“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向消费者承诺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公示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虽然使用的表述是“鼓励公示”,而不是“强制公示”,但是未来将会形成公示效应:让更多餐饮机构主动说明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饭店里的那些菜品“久煮不老”“入口即化”“香气浓郁”之谜,也会揭晓答案:到底是厨师手艺高,还是用了“黑科技”?这是用公示倒逼餐饮企业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但要合法使用,而且要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