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正题前,先声明一下,无论孩子初中毕业后如何选择,都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取舍,无所谓对与错,都值得尊重。任何一种选择,都是通往人生目标的必经阶段。人生之路漫长,有风霜雨雪,也有丽日晴空;有喜悦也有悲伤;有耕耘后的收获,也会有颗粒无收的无奈。成长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无法回避。为了心中的那个目标,需要朝圣般的虔诚,磐石般的信念,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国际学校和公立国际班近几年几乎是遍地开花,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偏远地区,国际班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国际学校、国际班、出国留学、普通高中,学生和家长有点迷茫,究竟如何选择?

我们先做个区分:

再对比一下国际学校国际班(转摘)

看看初中毕业生有哪些选择:
1、辍学:学习有一定困难或无心继续学业的学生的选择,也包括因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无力继续学业的学生;
2、中专、技校类:学习成绩一般、想学得一技之长、早日就业的学生的选择;
3、高中:成绩中上,有志于通过普通高考进入更高一级学府的学生的选择。不排除高中阶段出国留学、高考后申请国外大学或大学毕业后出国读研;
4、国际学校、国际班:学习成绩高低不一,有志于出国留学的学生的选择,通常把国际学校、国际班当作出国留学的桥梁,毕业后申请国外大学;
5、直接出国留学。
那么,问题来了,是上国际学校(国际班)还是直接出国留学?让我们排排看:

答案不言而喻,初中毕业出国留学优于在国内读国际学校。
此结论仅为一家之言,见仁见智,各自取舍。
最后,我还想就家长关心的“适应问题”,谈谈我的观点。
很多家长都有个担心,孩子初中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年龄是不是太小了?能不能适应?
实际上初中毕业后出去,孩子的适应能力大多数是可以的,不能适应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孩子太小出去能不能适应更多是家长的担忧,这个问题一是取决于从小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二是孩子出去后不能就放手不管了,三是孩子不要有出国就轻松了、学习简单了、不再受家长管制的错误认识,出国后的学习及独立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并不轻松。

有一年我和女儿在多伦多街头遇到一个小男孩,打过招呼,问他去干什么。那男孩说在找新住家(homestay),这男孩已经换了两家当地住家了。问起为什么要换,从男孩的回答里,基本猜测到,他的一些日常行为习惯令住家不满。这应该也算是适应问题吧。
也有家长苦恼,孩子出国后托付给亲戚,自己忙于国内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动态,生活倒是不用牵挂,最终高中毕业了,却因英语成绩不能通过而无法申请大学。
对于孩子出国留学,我的观点是胆大心细,该放开的就大胆地放开,但放开不是放纵,更不是放任不管。就像风筝飞上天,总有一根线在手里牵引着,不时地帮助他调整方向。
女儿是15岁独自一人出国的。从机场告别开始,女儿的每一步都无不牵挂着我们的心。那段时间,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和女儿视频,坦诚交流,掌握孩子的每一个变化,分担她的忧虑,分享她每一天的进步。没有哪个孩子在国外是一帆风顺的,关键是遇到问题,尽量自己克服。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有人帮他分忧解难,摆脱困境。
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出去后,最大的变化是独立了,懂事了,有思想有主见了,做事不用大人太操心了。但是,也有孩子在国外读书并不顺利,有因学习没能衔接好而中途退学的,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不得不回国。

近日读到一篇文章,标题比较刺眼,《中国学霸竟被美国大学劝退?为何四成留学生都不能如期毕业?》,大家很容易百度到这篇文章。希望家长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官员都能通过这篇文章反思我们教育的深层次的问题。
文章介绍,今年耶鲁毕业的大陆学生应该毕业12个人左右,但只有7、8个学生按时毕业,拿到了毕业证书,还有4、5个要等到明年毕业。
文章举了一个实例,重庆某中学的一名学生,以2230分的SAT成绩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院录取。然而,高分考进去,因为中国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无法与西方综合素质教育、创新、团队协议教育接轨,加上自身的一些问题,虽已尽力,仍无力回天。去年5月,1年挂8门,他被该大学劝退,转入当地社区学校就读。
文章回顾,1981年托福首次登陆中国时,有20人参考,由于没有口语环节,他们全部获得了满分,但去了美国不足一年,他们全部被退学回国。
这几个相隔20年的事例,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目的到底是什么?是教给学生知识让学生获得高分,还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培育良好心理素质,让他有能力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束之高阁了。这个惨痛的教训,其实也是一个适应的问题。如果这位学生就读加州大学后,针对国外不同的教育方式,迅速调整学习方法,多与同学沟通交流,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尽快融入美国大学教育环境和体系,也许今天也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打算出国留学的学生,除了直观的学习成绩,良好的学习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与人为善,沟通协作,包容通达,自主独立,善于学习,适应周围环境,这些素质必不可少。
同学们,祝你们一路顺风!